重提使用公筷
歡迎轉載 玉溪乙德紙業(http://www.www-1888186.com)
胡耀邦的女兒滿妹在《思念依然無盡———回憶父親胡耀邦》一書中披露:早在1984年,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胡耀邦就提出要廢除不衛生的吃飯方式,但當時許多人難以理解,包括家人。多年后,她看到澳洲醫學專家的調查報告稱,中國人之所以高比例地患潰瘍病,是因為中國人習慣共用一個容器來用餐,而唾液里的細菌通過筷子傳播到食物上并相互感染,此時她感慨道:“如果十幾年前大家就采納父親的倡議,今天的中國人還需要這樣高比例地承受著潰瘍病的痛苦嗎?
四分之一個世紀過去了,胡耀邦的倡議至今沒有實現。記得2003年非典時,國人曾流行過一段時間使用公筷,但疫情一過,“共食制”又卷土重來。
早幾天與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中國法律研究中心主任李本教授就餐,他也提到一個疑問:中國這么重視預防豬流感(甲型H1N1),為什么不在全民中推行使用公筷?
我把他的這個疑問帶給同事,建議我們今后聚餐時也使用公筷。其中一個同事說,其實我們現在宴請外國客人,一般都用公筷,只是中國人自己聚餐,就不這么講究了。另一個同事說,幾千年來形成的習慣,現在要改,談何容易?還有一位女同事說,她也有講衛生的習慣,但又不好要求人家用公筷,只好在夾菜時盯準盤子里別人沒動過的地方。
在你一筷我一筷的“共食制”中,使用公筷者反被人另眼相看。我的一位朋友是肝炎患者,他有一次參加聚餐時自覺使用公筷,但結束時對我說,看到別人的眼神,有一種無形的壓力。他還說,要是有的人不自覺,或者不想暴露自己,不也分不出來嗎?但他覺得那樣做對不住自己的良心。受他的啟發,我想,如果大家都使用公筷,像他這樣的人也就不會有壓力了。
除了顧客不習慣用公筷,餐館也缺乏這方面的服務。上周,筆者在單位附近的一家酒樓,宴請前來講學的兩位法國學者及陪同他們的使館官員,我提醒服務員幾次,請給我們每盤菜來一雙公筷、每個帶湯的上個公勺,結果服務員也是催一下上一雙,到最后我也不好意思再催了,只好公筷私筷混用。
毫無疑問,傳統的“共食制”既不衛生,也不文明。一盤菜、一鍋湯,大家筷子一伸進去,你來我往,雖然熱鬧,卻也把細菌和病毒傳給了別人。更有人為表示熱情和好客,往往用自己的筷子攪拌菜的調料和給別人夾菜,搞得那些習慣于用公筷的人不知所措。有數據顯示,我國胃病患者中,每10人就有6人是幽門螺旋桿菌攜帶者,其傳播途徑正是多人混食用餐的習慣??梢?,“共食制”能傳播疾病絕非危言聳聽。
筆者不是說要徹底將中餐用餐方式,改變為西餐的那種每人每份,相反,中國食文化講究熱鬧氣氛的優點值得保留,但實行公筷公勺制勢在必行。事實上,國外的中餐館早已改造了用餐方式———每個菜盤子里都會擺一兩個勺子。隨著北京舉辦奧運會、上海即將迎來世博會,中國的餐飲業形象和文化,也將進一步展現在國際舞臺上。希望我們的餐飲業積極探索和引導國民改變“共食制”這一不好的用餐方式,社會各界也來重新關注和呼吁公筷公勺制的推行。
原載《新京報》“具體權利”專欄,2009年12月13日
本期編輯:于安民
玉溪乙德紙業(http://www.www-1888186.com)承載2020年2月11日